“书画名家” 泡沫化性质显著 收藏谨防“陷阱”

 

  迄今,作品已进入市面流通的古今“书画名家”为数极多,但那些“名家们”却并非个个 “货真价实”。即使是那些已被定论的“艺术大师”,也并非(也不可能)件件作品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精品佳作。不仅如此,现在书画经营界中的经营者们对“名家书画”的“夸口”现象也极为严重。可以说,书画收藏者的收藏之路如今正处处布满“陷阱”。


  名家书画以拍卖为主的交易一般与其他商品的买卖有很大的不同,它既不包“真”,更不管“劣”,多数经营者们还会不切实际地“浮夸”(有的甚属欺诈行为)其“经销品”。因此,消费者的鉴赏眼光与自我保护意识显得至关重要。


  名家真迹也各有优劣


  平素里,收藏界人士在评价某书画名家一生的创作状态时,将有的名家划分为“早熟”与“晚成”二种类型。“早熟”的名家代表性人物首推张大千,在他年仅20多岁时,所画的摹古类型作品,比同龄画家水准要高出许多,使得他年纪轻轻就声名远播。遗憾的是张大千的艺术成就在他成名后就没有往更高层次里发展,直至他中晚年时期,很多作品竟判若两人(属笔者个人判断),所作一些传统类型的人物与花鸟题材作品,笔墨浮燥,造型庸俗,带有极强的商业性。即便是号称为晚年代表性作品的泼墨泼彩类山水画,现在也被一些行家认为是“色彩或墨的肌里与点线衔接得非常生硬,缺乏协调性”的平庸之作。“晚成”名家中,最突出的是黄宾虹。书画鉴藏界多有评论说,黄宾虹的山水画凡在80岁以前作的艺术质量并不高,80岁过后,他的山水画一下子出现了质的飞跃,有的作品已臻至炉火纯青的完美境界。如图1与图2,分别是黄宾虹49岁和89岁作的画,它们的艺术质量着实无异于“天壤之别”!


  可以这样说,功成名就的实力派书画家,那怕是处在其个人艺术创作的鼎盛期,也不见得(或者说不可能)随时随地都能出佳作,无论名家的水平有多高,精品都只占其所有作品的少数。心病身痛、人际或商业性应酬等因素以及创作他们所不擅长的题材或创作工具材质变换时,就都可能作出大失他们正常艺术水准的劣质作品,尤其是那些曾经大批量出卖作品给各地经销商与收藏者的名家们,如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与黄胄等等,他们的作品均不同程度存在着艺术质量大起大落的现象。所以,收藏者不能盲目崇拜任何一位书画名家的每一件作品。

书画名家” 泡沫化性质显著,需经历史检验

  真正的名家是需要上百年以上时间的检验的。随着海内外艺术市场的一片繁荣,以及收藏人士的不断扩充,现在作品有价位的“书画名家”正无限量逐渐增多起来,但艺术经得起推敲者却廖若晨星,或者说“徒有其名”的“书画名家”占的比例极高。而书画收藏界中的多数人在目前尚很难一下子仅凭自己的眼睛就能分的清楚,这些“书画名家”们的孰“实”孰“虚”,也没有哪一股力量能很快解决这一令人棘手的“社会现实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收藏人的注意:同是书画名家,每个人的能力结构其实是大不一样的。能力结构也就是书画作者直接反映于所创作作品的各内在要素,如用笔、用墨、造型三方面的艺术水平的客观状态。从一般意义说,若是某名家创作的作品各内在要素的质量样样都是高水准,说明该名家能力结构平衡,系名符其实的名家;要是作品各内在要素相互之间质量并不相当,有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