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片:学习瓷器鉴定的捷径

 眼下,随着整器市场赝品的泛滥和国内城市建设施工的兴盛,“瓷片族”蔚然成风。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遗址周围,处处可见“瓷片一族”们忙碌的身影。不少大中城市还开设了专门鉴赏、研究瓷片的沙龙。
  业内人士介绍说,瓷片是鉴赏、研习古瓷的辅助之物,属于“标本”学范畴。“可以说,瓷片收藏是学习瓷器鉴赏、鉴定的捷径。”据了解,目前的“瓷片族”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以瓷片釉色取胜,专收一些高古名釉瓷片,如唐越窑、宋汝、官、钧、定瓷片,以及龙泉、耀州窑瓷片等,以陕西、浙江为代表;二是研究明清民间青花绘画为主,以南京为中心;三是所谓“御瓷片族”,集中在北京、南昌等地,专事集藏景德镇御窑瓷片,上至永宣青花、成化斗彩,下至清代官窑残片,尤其重视有官窑底款之瓷片收藏。
  瓷片虽小,信息俱全:胎、釉、彩、纹饰、工艺、款识,尽在其中。“学习瓷器鉴定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上手,从书本上学来的理论必须以实物为依据,相互结合,观摩长进,从而总结出自己的一套鉴定方法。但对于新手而言,到哪里去上手可靠的瓷器呢?博物馆里有很多珍品,但一般收藏者只能在有限的灯光下隔着玻璃看,不可能上手。到市场上去上手,又真假难定。”京城资深的瓷片玩家普遍认为,对于大众爱好者,从接触瓷片标本开始性价比最高,也最为稳妥,如果悟性不错,大约两年可以入门。
  即使不为学习鉴定,从艺术消费的角度,瓷片也是乐趣十足的赏玩之物。“毕竟,这些珍贵的古物,整器上手的机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太少,而小小的瓷片,为我们提供了与古人艺术、生活、思想充分亲密接触的契机。”一位瓷片藏家如是说。

明洪武 包银官窑釉里红花叶纹瓷片挂坠


  每一个瓷片,都可以讲出一整套故事。如一片洪武官窑釉里红,从国内外传世品中分辨出的洪武瓷可以了解到,洪武时期官窑瓷器以釉里红居多。釉里红是用氧化铜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产生的红色作为装饰的,铜元素对窑炉的温度和气氛要求非常严格,因此釉里红的烧造技术很难掌握,有“千窑难得一红”之称。
  根据资料,釉里红在元代只有少量烧造,至洪武朝大量烧造,有些学者认为这与朱元璋的审美密不可分,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农民出身的开国皇帝,他有着独特的身世经历。当年朱元璋正是投身到头包红巾的红巾军中才打出了朱明王朝,在他看来,红彤彤的红色象征着光明和胜利,红色是他朱家王朝的吉祥色。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正式颁布以“红色为贵”的旨意,并且朝廷规定“服色所尚,于赤为宜”。此片釉里红色发色呈赭红色,绘牡丹的花叶,釉面肥厚,时代特征明显。

清康熙 包银五彩荷花瓷片挂坠


  另一片康熙年间的五彩荷花瓷片,画面虽小,做工却尤为精湛。有业内人士评价说,清康熙时的五彩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因为明代五彩,如不使用釉下青花,实际上就是釉上红彩、绿彩、黄彩等;而康熙五彩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形成了红、绿、黄、黑、赭、蓝等多种颜色的搭配和运用。由于有了深色调的蓝和黑,使得康熙五彩的色彩对比更加和谐、沉稳。康熙时蓝彩烧成后的色调,深艳程度超过了青花,而黑彩又有黑漆般光泽。颜色的丰富,使得康熙五彩比明代的单纯釉上五彩更显得娇艳动人。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在烧成上。釉上彩是在彩炉中低温烧成的,火候的把握十分重要,温度过高,有些釉上颜色会流动或损失,炉温太低则彩料的光泽不足。康熙五彩一般都色彩鲜艳,光泽明亮。这说明康熙时烧造彩瓷的工艺已十分成熟。
  同时,康熙五彩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改变了明代嘉靖、万历时只重色彩而不讲究造型的粗率画风。其施彩较明代均匀,勾勒轮廓所用线条以焦墨为料,笔锋劲挺有力,后用油墨彩料,笔触圆润柔和。在描绘各种形象时,勾画的线条简练有力,在乎涂各种彩色后,给人一种明朗感。当后人以雍正粉彩与其比较时,雍正粉彩显得细腻而柔软,康熙五彩则显得劲利而结实,因此被称为“硬彩”,也被称为“古彩”。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瓷片亦有造假,若不详加辨别,一旦跟了假片,可能从此就被带入误区,因此需选择可靠的渠道购买,或请信得过的老师掌眼。

Coryright Reserved 2008 京ICP备13015013号 技术支持 泽远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