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伯谦谈龙泉窑鉴赏
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朱伯谦先生是龙泉青瓷鉴赏大师,曾数十次去龙泉窑遗址考察,著作《龙泉窑青瓷》是海内外公认的解读龙泉瓷的权威著作。在杭州朱老的府上,他与我谈了龙泉窑的鉴赏。
我曾去龙泉大窑遗址考察过,当地已发现古窑址360多处。龙泉青瓷以粉青和梅子青为代表,这种名称本身就很富有诗意。粉青釉光泽淡雅柔和,可与碧玉媲美。梅子青丰盈滋润,既像雨水淋过的青梅,又仿佛蓝天映照下的清澈湖水。但是,令我遗憾的是,文献资料少得可怜,难道是美妙绝伦的南宋官窑的盛名掩盖了龙泉青瓷的光辉?
朱老认为:宋廷南迁,临安成为南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浙江人口大增,外销活跃,瓷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从遗址发掘来看,龙泉大窑可能设有官窑。窑工们根据南宋官窑制瓷工艺,将胎釉配方作了调整,创造性地生产了白胎厚釉青瓷,犹如翡翠碧玉,同时釉层光滑整洁不开片,深得宫廷和官僚的喜爱。这种白胎厚釉青瓷在临安京城、皇宫遗址、南宋六陵墓地均有大量出土。
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稍薄。北宋中晚期是龙泉发展的重要时期,胎体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产品多以生活用具为主,在装饰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篦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南宋时期龙泉窑进入鼎盛时期。这时在唐和五代盛极一时的越窑青瓷业已凋零,驰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就是在南宋龙泉窑中烧制成功而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顶峰。元代龙泉窑比宋时扩大了好几倍,造型特点为粗壮高大,胎体变厚,釉色减薄,观赏价值降低。为获得元统治者喜爱和促进销售,匠师们采用刻、划、印、贴、雕和点褐彩等工艺来美化器物。
莲花瓣是宋元时期龙泉青瓷的主要装饰之一。朱老认为元代初年莲瓣宽矮,系用刀或钳子划出莲瓣边线,制作方便,这种纹饰是元代特有的。随后多数瓣面演变成为狭长,形似菊瓣。因为它是从南宋时瓣面丰满、瓣脊凸起的莲瓣发展而来的,所以人们仍称它为莲瓣纹。元代莲瓣纹有以下几种形式:瓣面平,莲瓣的边线用刀或钳子划成;两面用刀斜刻成瓣面,中间有瓣脊,多数瓣脊粗细不一,上下不直,刻工粗糙;在一部分盏、洗或盘的内壁用刀自上而下挖成,瓣面上端较宽,没有瓣尖;龙泉溪口窑生产的用模子制成的瓶、罐的莲瓣纹,莲瓣的边线是细凸线的。这是鉴定宋元龙泉青瓷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