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进盏”黑釉瓷

  宋代的陶瓷工艺进入到鼎盛时期,宋瓷除白、青两大类外,在当时的福建建瓯、建阳等地创烧成功黑釉瓷器,主要品种有黑釉茶盏,这种斗笠式茶盏胎呈浅紫黑色,厚重坚致,所施黑釉光亮漆黑,腹下部釉垂流凝聚,近足处及足底无釉,口沿里外均布有黄褐色花纹,俗称“兔毫盏”。这种细毛状纹,因发色不同,建阳民间又分别称为“金兔毫”、“银兔毫”、“黄兔毫”等。宋徽宗赵佶因定瓷有芒口而弃定用汝,又在民间征集宫廷用瓷,黑釉茶盏有幸被选中。作为进贡御瓷,工匠们要在制成的坯胎底足部阴刻“御用”、“进盏”字样,以示区别,不准混淆。

  笔者收藏一件建窑黑釉盏,此盏为典型的福建建窑兔毫盏,高6.5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4厘米(见图)。束口、直壁、深腹、小底,口沿下有一道凸边,釉色晶黑光亮,但口沿一周釉色呈茶色,外壁近底处聚釉一周,伴有流淌现象,内外壁均覆有细密工整的兔毫纹,胎土色黑,底足阴刻“进盏”二字。受建窑兔毫盏影响吉州窑的玳瑁斑、鹧鸪斑,河南的油滴斑、酱斑及山西临汾窑的铁锈花等黑瓷均为宋代当时的流行瓷器。黑釉瓷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因在烧制时不能充分溶化,于冷却出窑时便呈现出这类似兔毫、似玳瑁的结晶现象。

  为什么宋代大兴黑瓷?为什么黑釉兔毫盏会成为御用瓷器?这与宋人喜“斗茶”分不开。宋人的饮用茶须将茶叶碾碎,加入相当的调料(盐、淀粉、香料等)。用滚水冲搅,这样茶盏面上呈现大量白色泡沫,泡沫持久者为胜,泡沫先退者为负。茶盏黑色,黑白分明,观察清晰。宋代上至皇帝达官,下至庶民百姓均嗜茶斗茶成风,长盛不衰。“斗茶”是一种文化游戏,现代称谓“茶文化”,据此,黑瓷茶盏拥有了广阔市场,促进了宋代黑釉瓷的发展。 
 
 


Coryright Reserved 2008 京ICP备13015013号 技术支持 泽远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