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千年的宋画之魅

美术史上的大人物大都喜欢对过去的功过得失指指点点,但对宋画基本没有什么微词。宋画如同一块大磁铁或大矿藏,吸引了众多的追随与探访。当代中国画家学宋者亦不在少数,得其真者必成功,拣得皮毛者也颇能唬人。从此处看,宋画里里外外都是宝。那么,宋画的魅力何在?

宋徽宗 赵佶 经典名作《听琴图》


    此幅《听琴图》为设色人物画,描绘官僚贵族雅集听琴的场景。主人公道冠玄袍坐于松前石墩上,双目直视前方,凝神抚琴,前面坐墩上两位纱帽官服的朝士对坐聆听。作者以琴声为主题,巧妙地用笔墨刻画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意境。画面背景简洁,取景于盘绕着盛开的凌霄花的长松与数竿修竹,衬托出庭园高雅脱俗的环境。而几案上香烟袅袅的薰炉,与玲珑石上的古鼎和优雅的琴声一道营造出一种幽美清静的氛围。
 
    有一盖棺定论式的话出自大历史学家陈寅恪,他说:“中国艺术,造极于两宋”。从法、理、意、趣等诸多方面考量宋画都可称道。当然“造极”二字并非在各个方面都占尽极端,而是综合考量的结果。 宋画之造极并非阻塞了后人的种种可能,而是作为中国古典绘画之典范供后人心追手摹。有论者言:“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态,明清尚趣。”宋画上承唐代法度,在唐法基础上将意态和情趣融入,下启元明清三代,堪称统摄整合型艺术,宋画的魅力最为持久,此主因也。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局部)


    《千里江山图》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宋代绘画多元和全面,这个原因常被忽视。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常以相互支持生发为肇始,遂生连锁反应,最后臻于大成。宋画是时间累积的结果,在隋唐五代时期已经打下雄厚基础,有宋三百多年,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人物、山水、花鸟各科都新派迭出,题材扩大,彼此吸收、渗透,艺术触角的伸展与变异成就了美术史的重要转折,从此众水分流,各得其所,即宋代画院树立的“院体画”和苏轼等创立的“文人画”,已成后世经典。言全面者,乃其他时代在某些方面可能超出了宋画,但常顾此失彼,宋画在各方面都相当完备。用句时髦话讲,宋代画家综合与全面的“知识结构”直指尽精微致广大的美学内涵。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宋人以理为贵,落实在操作层面上,翰林图画院的设立,功不可没。北宋徽宗时还曾一度设立画学。除此外,更重要的是文人的参与,常在精密不苟的法理中灌注趣味与精神。宋画的精微典雅独步百代,精微者必有细节,而细节决非节外生枝,是完全与整体和谐并流畅地表达的,却是很多后学者因精微而变得支离或滞塞所望尘莫及的。苏轼尝言“始知豪放本精微”,何等辨证!又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何等高蹈!欧阳修提出表现萧条淡泊的情怀,何等超越!类似文人涉及绘事的箴言颇多,足见当时绘画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所以说,有怎样的土壤就会有怎样的产物,投入与产出一般是成正比的,经典何以成为经典的奥秘也在此。

北宋 崔白 《双喜图》


    《双喜图》为崔白代表作,画面以扣人心弦之情节抓住观者,无论是腾空展翅还是雀跃枝头的二鹊与树下玄兔都为不期而遇在秋风中各显其态,古木槎栎与随风摇曳的翠竹有机结合。章法开阔、布置运迷入疏,而细者不滞物态,秀挺用力的调笔恰到好处地塑造出不同质地的物态。色彩寓浓于淡,意境深邃而幽远,是中国工笔花鸟画注重形神兼备审美境的典范作品。
 
    宋画的另一特点,是藉助魏晋之“气韵”、唐代之“意境”和宋代之“气象”的集大成者,三者统一。 “气象”堪称宋代美学精神的绝妙注解,其“中和”、“浑成”之品性—— 以理学思潮和哲学精神为根柢,宏阔的形而上的主体精神自然影响着画家,由此勾勒出清晰的创作脉络。如果说“意境”更多地注重审美客体的构成因素,那么“气象”则倾向于审美主体所具有的气质和精神特色,更具形上性、空灵性的哲学意味。更能体现以理性方式建构人生之终极关怀的诉求。看崔白的《双喜图》,能感受到在有形之物中的不凡气象,兼备了气韵、神采和意境之美感,使日常所见之物染上了人性的光辉,在每一个鲜活生命的面对与巡视之中,点滴的体察与感悟皆凝结为丝丝精微。

北宋 赵昌 《南唐文会图》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曾经清内府收藏,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图绘文士四人,围一长案聚会,其中一人振笔疾书,另三人在侧,作壁上观,身后婢侍聚集。石桌旁有一侍者怀中抱琴。作者用较多的笔墨,描绘院前的荷塘、院后的蕉林和左右丛竹老树,这样不仅渲染烘托了文人聚会时儒雅、文静的气氛,而且使画面富有自然生态之趣。全图用笔工细,构图丰满繁复,但密而不窒,繁而不乱。
 
    宋画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精粹而纯熟的技术为实现立意提供了切实保证。宋画的主流艺术样式是工笔画,其勾染的微妙对应于宋人格物致知的追求,水墨虽非主流,却已有后声夺人的潜质,其重神韵的意识亦对工笔画有所影响,两者互补成为新的推动力,工而有韵,放而不粗,无论花鸟、人物或山水,概莫如此。总的来说,宋画之魅,在画家的全面修养,在格物致知的功夫,在严谨法理中自然流露的文人气息,在画面内在形式的和谐,所有这些凝聚出宋画之静气,静则清、则大、则庄重深远、则清新朴厚。

北宋 黄庭坚 《砥柱铭》 (局部)


    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砥柱铭》卷,是他散落民间的最重要的书法瑰宝之一。这幅手卷长达15米, 内容是黄庭坚生前最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写的《砥柱铭》,全文600多字。卷上有宋代贾似道、明代项元汴直至清代民国藏家的大量题跋和钤印。2010年以4.368亿元拍卖成交。

Coryright Reserved 2008 京ICP备13015013号 技术支持 泽远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