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遗址重要考古发现

 

       1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公布二里头遗址多项重要新发现,为二里头遗址为夏代都城的论断提供了更多实物依据。

发现更多道路及两侧墙垣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副研究员赵海涛介绍,他们在二里头遗址宫城区西北侧发现宫西路(二里头遗址宫殿区西侧的南北向道路,下同此意)向北延伸200余米,道路宽约15米,道路东西两侧均有宽约2米的南北向长条形夯土墙。据推测,该道路东侧的夯土墙应属二里头遗址祭祀区西围墙的一部分,道路西侧的夯土墙则为祭祀区以西区域的东侧围墙。此外,还发现有宫北路上有门道遗迹,宫城以西区域围墙的东南拐角等。

       此前,考古人员已发现宫南路、宫北路分别向西延伸达470余米、410余米,道路的长度都超过了宫殿区的东西宽度(295米),并有继续向西延伸的迹象,推断在二里头遗址的官营作坊区、宫殿区、祭祀区(二里头遗址中部由南向北依次分布)以西至少各存在一个分区。在二里头遗址的“井”字形道路西南路口、西北路口应各有4个区域围墙的拐角,分别对应宫城区西南角、作坊区西北角以及这两个区域以西区域围墙的拐角,宫城西北角、祭祀区围墙西南角以及这两个区域以西区域围墙的拐角。

       这些道路及墙垣使二里头遗址各区域实现阻隔,划分为多个不同功能的网格区域,为探索二里头遗址多网格式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丰富了二里头都城多网格式布局的内涵,为二里头遗址为夏代都城的论断提供了更多实物依据。

发现丰富的手工业遗存

       赵海涛介绍,近年,他们在二里头遗址西北部发现大量可能与漆器加工有关的遗存。在此区域发掘出土有800多片外表、断面带有红漆的陶片。此次发掘虽未发现直接的制漆遗迹,但发现的带漆陶片数量为以往历年发掘出土带漆陶片总量的近20倍以上,实属罕见,据此推断其周边可能存在制漆作坊,该区域或许是探索制漆作坊的重要区域。

       在祭祀区以西、遗址西北部发现较大面积、较丰富的制陶有关遗存,包括陶窑、存泥坑、泥坯、烧土、炉渣、变形陶器、大量碎陶片以及陶垫、修整工具等。这是二里头遗址首次发现较丰富的制陶遗存,遗物性质包含制陶工艺多个阶段。

       在宫城区西南角发现近百平方米的骨、角器加工作坊。表面散落大量骨、角质遗物,有动物肢骨、肋骨、牛角、鹿角等。骨、角质遗物中有不少存在砸击、切割、磨制的痕迹,有原料、半成品和废料,有锥、镞、簪等成品,包括了骨、角器加工过程中多个环节的遗物。

       这些发现是手工业考古和城市布局研究的重要突破,为研究二里头王都的城市布局、规划理念,以及手工业加工的技术、流程、组织、性质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填补了二里头都邑布局和手工业考古的空白。

发现“居葬合一”的二里头文化贵族聚居区

       赵海涛介绍,他们在二里头遗址“井”字形道路划分的祭祀区以西的网格中,发现二里头文化贵族住房以及房院中的高规格墓葬,形成“居葬合一”的格局。其中多座墓葬的墓主存在截肢、砍头迹象;此外还有一座多人乱葬的合葬墓葬,这些墓葬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均较少发现。

       这些重要的新发现,丰富了二里头都城的内涵,深化了对二里头都城不同网格的内涵和性质的新认识,为了解该区域的遗存分布情况、认定该区域为贵族居住和墓葬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为认识该区域的布局及历时性变化情况、当时的社会关系等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洛报融媒记者 梁笑宇 刘嘉仪/文 张怡熙/图)

转载今日头条 2022-09-16 10:28·洛阳晚报  

 

Coryright Reserved 2008 京ICP备13015013号 技术支持 泽远贝海